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药单体、药对、复方、中成药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
    陈颖, 袁勇贵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5): 586-593.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5.016
    摘要883)      PDF (536KB)(645)    收藏
    抑郁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身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认知功能受损等,部分患者伴有躯体化症状如失眠或嗜睡、食欲减退、疲劳乏力、性欲减退等,严重者会出现自伤甚至于自杀。根据研究显示,抑郁障碍已成为导致伤残致死的第三大主要原因。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没有确切定论,但大量研究显示与生物化学、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学因素有关。临床常规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等进行治疗,如舍曲林、西酞普兰、百忧解等,但多起效慢,副作用明显,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近年来在治疗难治性疾病方面逐渐开始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本文主要探讨中药单体、中药药对、中药复方、中成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表面麻醉的临床应用进展
    陶怡嘉, 杨 春, 刘存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5): 594-60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5.015
    摘要186)      PDF (614KB)(594)    收藏
    表面麻醉广泛应用于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泌尿科等临床诊疗领域,其定义为直接应用穿透力强的局部麻醉药使黏膜或者皮肤的浅表感觉丧失。表面麻醉有着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恢复快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近年来舒适化诊疗理念越来越受重视,表面麻醉的新型药物和应用方式也层出不穷,在使用时必须特别注意它们的药理学特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本文就表面麻醉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予以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焦正, 李新刚, 尚德为, 董婧, 左笑丛, 陈冰, 刘剑敏, 潘雁, 周田彦, 张菁, 刘东阳, 李禄金, 方 翼, 马广立, 丁俊杰, 赵维, 陈锐, 相小强, 王玉珠, 高建军, 谢海棠, 胡蓓,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11): 1215-122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11.001
    摘要575)      PDF (1975KB)(540)    收藏
    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MIPD)是通过数学建模与模拟技术,将患者、药物和疾病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为患者精准用药提供依据。相较于经验用药,MIPD是一种基于患者生理、病理、遗传、疾病等特征制订给药方案的新方法、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依从性。本文对MIPD的基本原理、方法、实施和相关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作了论述,分析目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MIPD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阿芬太尼的临床药理特性及其麻醉应用进展
    王金伙, 郭建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7): 824-82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7.015
    摘要599)      PDF (412KB)(516)    收藏
    阿芬太尼是合成的作用于μ阿片受体的芬太尼衍生物,为短效强镇痛药。相比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等类似的麻醉药,阿芬太尼的效价最低,起效最快,作用时间更短,静注后1.4 min作用达峰,维持时间10~15 min,分布容积小,符合三室模型,经肝脏代谢失活后经尿排出。阿芬太尼作为芬太尼家族较早应用的药物,在镇痛、镇静、抗焦虑、麻醉诱导和维持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阿芬太尼的应用更加倾向于短小操作、日间手术、保留自主呼吸以及门诊诊疗的麻醉。随着国产阿芬太尼近期研制成功,并逐渐开始在麻醉中应用,阿芬太尼有望成为临床镇痛的新选择,但目前其临床应用经验和相关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就阿芬太尼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中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尹玉洁, 常丽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10): 1174-118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10.010
    摘要551)      PDF (487KB)(431)    收藏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是应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研制的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的创新中药,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功能。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期间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快速审批通道获批,现已成为治疗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代表性中成药。连花清瘟药效学研究显示出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退热、止咳、化痰,调节免疫等作用,临床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感染、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多种呼吸系统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并取得显著疗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天麻素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铁死亡
    王幼琳, 李珊珊, 王萌, 郭宇婷, 程卉, 田莎莎, 李庆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5): 532-53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5.009
    摘要301)      PDF (5463KB)(387)    收藏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H2O2损伤PC12细胞神经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确定H2O2最佳造模浓度,筛选和确定天麻素最佳处理浓度。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总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活力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脂质活性氧(ROS)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5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变化。结果:MTT法实验结果显示,50 μmol/L H2O2处理PC12细胞48 h,细胞生长抑制率接近50%;而天麻素(1、5、25 μmol/L)预处理4 h可提高H2O2损伤细胞的存活率,且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MDA、GSH、SOD检测结果表明天麻素降低H2O2处理后的MDA水平,并提高SOD和GSH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H2O2损伤后细胞内ROS的含量升高,而天麻素预处理后有效降低H2O2损伤的细胞内ROS的含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50 μmol/L H2O2处理后PC12细胞的线粒体脊变厚,线粒体体积变小;天麻素预保护处理后,PC12细胞的线粒体形态趋于正常状态。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天麻素预保护后可升高H2O2损伤后GPX4蛋白表达水平,并降低p53蛋白表达水平。  结论:H2O2可通过增加PC12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引起铁死亡;天麻素预保护后可上调细胞内GPX4蛋白表达和下调p53蛋白表达,从而减少细胞氧化应激产生,抑制细胞铁死亡发生而发挥保护PC12细胞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铁死亡调控信号通路以及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亮, 廖勇群, 夏秦川, 周诗侗, 李小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2): 227-23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2.015
    摘要481)      PDF (440KB)(373)    收藏
    铁死亡(ferroptosis)是具有铁依赖性的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的主要特征包括脂质活性氧积累、铁离子积累和脂质过氧化。铁死亡的主要机制和信号通路较为复杂,与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铁死亡抑制蛋白1、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等密切相关。本文就现有铁死亡的调控机制进行整理,并对铁死亡与肿瘤、非酒精性脂肪肝、帕金森综合征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国产小分子化学创新药临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刘璐, 陈笑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8): 863-875.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8.003
    摘要353)      PDF (629KB)(366)    收藏
    为了提高疗效或减少毒副作用,临床上常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的用药策略,这往往带来因联合而改变某一药物体内过程或疗效的新的用药问题。本文综述了我国自2000年1月至2021年3月批准上市自主研制的44种小分子化学创新药开展临床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其中,创新药物作为代谢酶底物的临床药物相互作用试验占据主导地位(11/44),且以CYP3A4酶底物研究为主(7/11),结果表明创新药物多为CYP3A4的中等及以下敏感程度的底物,未发现高敏感底物。其次是基于协同增效或降低副作用而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试验,主要集中于肿瘤、糖尿病、病毒感染等领域,这些研究中也未表现出具有临床意义的药动学相互作用。以创新药物作为代谢酶调节剂开展的临床药物相互作用试验比例为7/44;基于转运体的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报道较少,该方面研究主要以体外试验为主。随着药物体内外代谢/转运机制的深入研究,特别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的临床试验的开展以及计算机模拟的辅助,我国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整体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这将为保障用药安全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纳米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策略及关注要点
    付淑军, 黄芳华, 顾景凯, 吴伟, 孙涛, 王庆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8): 842-85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8.001
    摘要377)      PDF (461KB)(364)    收藏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药物的研发已成为目前药物创新的发展方向之一。纳米药物具有基于纳米结构的尺度效应,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与普通药物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与普通药物相比也有其特殊性。本文着重探讨纳米药物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策略及关注要点,包括受试物、体内/外试验、生物样本分析、数据评价分析等,期望为研发者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瑞马唑仑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金宝伟, 蒋宗明, 郭建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12): 1444-144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12.016
    摘要639)      PDF (1006KB)(343)    收藏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超短效镇静药物,具有起效和恢复快,代谢不依赖肝肾功能,呼吸抑制轻,血流动力学稳定,长时间应用无蓄积,羧酸代谢物无药理作用,能被拮抗药氟马西尼快速逆转,有望成为临床镇静药物的新选择。本文就瑞马唑仑的药理学特性和近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樊文香, 张锦璐, 徐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9): 1065-107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9.013
    摘要446)      PDF (457KB)(336)    收藏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AChRs)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表达,并在各种神经精神疾病中扮演重要作用。激活α7 nAChR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起到有益作用。本文总结了关于α7 nAChR受体分布、表达等信息,并进一步对α7 nAChR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等)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开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林良沫, 符祥俊, 钟莉莉, 王和芳, 吴琼诗, 肖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9): 1014-102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9.006
    摘要252)      PDF (3687KB)(335)    收藏
    目的:建立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方法:收集我院血液内科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成人患者(n=77)的临床资料和用药信息,监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的建模方法建立该人群的万古霉素PPK模型并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所建模型为二室模型,最终模型公式为:清除率CL=6.84×(BW/70)0.75×(CLCR/116)0.895×exp(η1),中央室分布容积V1=20.5×(BW/70)×exp(η2),室间转运速率Q=15.2×(BW/70)0.75×exp(η3),外周室分布容积V2=50×(BW/70)×exp(η4),(BW为体质量,CLCR为肌酐清除率)。采用拟合优度图和模型预测诊断图以及非参数Bootstrap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26个相同入组条件的患者数据进行外部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论:建立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万古霉素PPK模型,有助于实现该人群万古霉素的个体化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人工智能应用于临床试验的伦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刘星, 卢晓然, 吴影, 于海涛, 王晓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3): 322-32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3.012
    摘要348)      PDF (980KB)(323)    收藏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臻成熟,已经渗透到临床试验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为临床试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人工智能应用于临床试验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面临很多伦理问题,包括数据质量导致的试验风险、数据监管带来的隐私保护以及数据授权与知情同意矛盾等。我们应该精准定位人工智能于临床试验的可实现应用并理解其现实的伦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保障临床试验全过程性能的最大化改进,包括加强数据质量管理,降低临床试验风险;优化数据监管机制,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搭建数据授权平台,健全知情同意司法保护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模型引导的华法林精准用药: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张进华, 刘茂柏, 蔡铭智, 郑英丽, 劳海燕, 向倩, 都丽萍, 朱珠, 董婧, 左笑丛, 李新刚, 尚德为, 陈 冰, 叶岩荣, 王玉珠, 高建军, 张健, 陈万生, 谢海棠, 焦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1): 1201-121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11.001
    摘要405)      PDF (780KB)(321)    收藏
    模型引导的华法林精准用药是基于定量药理理论,通过数学建模与模拟技术,将患者信息、疾病和华法林药动学/药效学特征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个体化用药的方法。相较于经验用药,该法可提高华法林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可依从性。本专家共识介绍了华法林的常用建模和模拟技术、以及基于模型在制订和调整华法林的给药方案、提高和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和经济性方面的应用。此外,本文还重点阐述了华法林药学服务路径中的具体实施步骤,以期推动模型引导的华法林精准用药的普及和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PDE4抑制剂作为肺纤维化的治疗靶点
    刘南玉, 岳红梅, 宋佩佩, 魏继芳, 魏雅倩, 谢莹莹, 王嘉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3): 355-36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3.015
    摘要275)      PDF (665KB)(320)    收藏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进行性并最终致命的慢性间质性肺病,其特征是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且目前治疗选择有限。cAMP是最重要的第二信使之一,在松弛气道平滑肌细胞和减少炎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磷酸二酯酶(PDE)是一种酶超家族,PDE4酶在 11种 PDE超家族酶中占主导地位,并具有4种同工型 ——PDE4A、 PDE4B、PDE4C和 PDE4D,可选择性地水解 cAMP,而 PDE4抑制剂通过阻止 cAMP分解来提高 cAMP水平,从而发挥抗炎、抗重塑作用,为治疗 IPF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药物靶点。本综述总结了肺纤维化与 PKE4相互关联的知识,以及有关 PDE4抑制剂的新出现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彭娟, 范琳琳, 李然宜, 李晓宇, 吕迁洲, 邹云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4): 373-381.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4.004
    摘要328)      PDF (521KB)(315)    收藏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尽管使用各种传统的药物标准治疗,但预后仍然不够理想,急需新的药物以及治疗方式的更新与提高。近年来,陆续出现了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类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激动剂(维利西呱)、心肌肌球蛋白激活剂(omecamtiv mecarbil)等新型治疗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体2(SGLT2)抑制剂具有改善心室负荷,减少纤维化及影响心肌代谢等多种作用。sGC激动剂通过增强L-ARG-NO-sGC-cGMP信号通路,改善心肌和血管功能,逆转心室肥厚和纤维化,减缓心室重构,并通过全身和肺血管舒张减少心室后负荷发挥抗心衰作用。除此之外,新型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也在心衰领域有良好的临床研究报道。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力衰竭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心衰的优化流程进行个体化治疗是未来心衰发展的方向与希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多糖药物体内代谢及PK/PD关键技术研究的进展与思考
    徐慧, 杨新宇, 赵哲辉, 王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8): 851-86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8.002
    摘要434)      PDF (874KB)(307)    收藏
    多糖药物是一类安全有效的天然药物,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多糖本身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大部分没有紫外吸收和荧光基团,使得多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均比较困难。此外,内源性的糖类物质也可能对生物样品中的多糖测定造成一定干扰,因此,多糖药物的体内代谢及PK/PD关键技术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综合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多糖药物的生物学活性、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综述,提出肠道菌可能是影响多糖药物代谢及药效的潜在“器官”,并对肠道菌介导的多糖药物体内代谢及PK/PD关键技术研究提出思考,以期为多糖药物的药代、药效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多可参考的科学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
    刘桂剑, 程宽, 朱文青, 葛均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4): 446-44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4.015
    摘要413)      PDF (295KB)(306)    收藏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常见心血管疾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国际高血压学会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世界卫生组织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等相继发布,对于指导高血压临床用药发挥了重要作用。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s)、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 ARNI)、噻嗪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6类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高血压药物控制的目标、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时机、联合用药方案的选择,以及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的药物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的用药,这些问题均是临床医生需要掌握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丁苯酞注射液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蔡名敏, 邵静, 唐璐, 孙秋月, 窦婷, 钱薇, 王慧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 70-7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10
    摘要338)      PDF (1327KB)(298)    收藏
    目的:研究空腹条件下静脉滴注受试制剂丁苯酞注射液(规格:5 mL:25 mg,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与参比制剂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恩必普)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双交叉给药试验设计,选择24名健康受试者分别交叉单次静脉注射丁苯酞注射液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100 mL,输液量(100±5) mL(输液泵允许有5%以内的误差),时间55 min。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 /MS)法测定血浆中丁苯酞浓度,使用WinNonlin 6.4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24名健康受试者输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丁苯酞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541.0±78.6)ng·mL-1·h和(525.0±76.1)ng·mL-1·h;AUC0-∞:(571.0±82.1) ng·mL-1·h和(555.0±88.1) ng·mL-1·h;Cmax:(295.0±62.7) ng/mL和(291.0±56.5) ng/mL;Tmax分别为0.92(0.33, 0.92)h和0.92(0.33, 0.93)h。t1/2分别为(16.60±6.85) h和(15.80±5.88)h。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AUC0-t,AUC0-∞,Cmax的几何均数比值(GMR)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125.0%的范围内。结论:受试制剂丁苯酞注射液与原研丁苯酞注射液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分析
    刘星, 吴影, 李洋, 王晓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6): 695-69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6.013
    摘要430)      PDF (372KB)(298)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在大幅度提高医疗诊断和治疗效率,提升患者就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医疗安全、数据安全、算法偏见和个体自主等伦理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建议通过实施严格的监管和质量控制、减少算法偏见并不断增加透明度、完善技术适应价值多样性,尊重患者和医生的自主权等措施,以期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监管注入伦理和管控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胃肠道间质瘤药物治疗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赵全铭, 杨满斗, 胡义波, 苏有橦, 普丽, 章瑜, 李文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1): 82-8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1.009
    摘要103)      PDF (835KB)(295)    收藏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GIST治疗的基石,但耐药基因的突变给治疗带来了很多问题,特别是KIT耐药突变的异质性是一个主要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多项GIST相关药物研究的完成,揭示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治疗在不同方向上治疗GIST的巨大潜力,为GIST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将从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和未来方向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我国代谢调控与药物靶标发现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郝海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8): 955-963.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8.009
    摘要278)      PDF (982KB)(292)    收藏
    代谢调节是生物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代谢性小分子作为功能多样的信使广泛参与到信号传递网络与器官对话,对于理解生理过程、揭示疾病机制、发现药物靶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代谢调控与药物靶标发现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分析,展望其发展方向,为基于代谢调控的新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维利西呱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刘平, 邱博, 吴惠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2): 212-21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2.013
    摘要737)      PDF (1896KB)(292)    收藏
    维利西呱是一种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作用于一氧化氮-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环磷酸鸟苷通路,不仅可以增强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对一氧化氮的敏感性,还可以不依赖于一氧化氮直接激动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使环磷酸鸟苷生成增加,对心脏产生多维保护作用,为心衰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对维利西呱的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药动学、临床疗效、药物相互作用和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不宁腿综合征临床特点与规范化治疗
    赵显超, 任佳封, 孙述昱, 宿长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5): 497-503.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5.004
    摘要277)      PDF (670KB)(287)    收藏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强烈、迫切想要移动肢体冲动/欲望,常常伴随着肢体深处不舒服或难以描述的感觉,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或加重,具有昼夜节律性,按摩或活动后缓解,安静时加重。本文将从RL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靶向抑制肠道菌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肿瘤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吴蓉蓉, 陈智强, 贾翼菲, 陈宏绮, 王盼盼, 燕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8): 964-97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8.010
    摘要341)      PDF (978KB)(283)    收藏
    肠道菌β-葡萄糖醛酸苷酶(BGUSs)是肠道菌群产生的一类重要水解酶,其通过水解内源性和外源性葡萄糖醛酸苷影响肿瘤发生发展以及化疗药物的疗效(药效/毒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尝试通过抑制肠道BGUSs降低患癌风险和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但由于BGUSs具有基因和结构的多样性、生理病理功能的复杂性以及对特定抑制剂响应的差异性,表征介导特定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的BGUSs并发展有效的选择性抑制剂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概述了BGUSs的结构和功能的最新进展,汇总了近年来在BGUSs介导的致癌物和肿瘤化疗药物代谢方面的发现、BGUSs抑制剂的研发及其预防肿瘤和缓解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并讨论了将抑制BGUSs作为肿瘤预防和药物治疗新策略的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线粒体能量代谢参与抑郁症发病的研究进展
    金晶, 程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10): 1193-119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10.013
    摘要249)      PDF (413KB)(282)    收藏
    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通常是一种以快感缺失,认知功能减弱以及社交障碍为特征的情感障碍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慢性应激动物模型以及MDD患者中普遍存在能量代谢紊乱的现象。线粒体在能量代谢中起着核心作用,同时还参与调节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过程。那么,线粒体代谢异常改变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现对线粒体能量代谢参与抑郁症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抑郁症发病机制以及靶向线粒体为基础的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何李华, 朱秀之, 江一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8): 842-853.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8.001
    摘要396)      PDF (754KB)(282)    收藏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阴性的乳腺癌亚型,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等特点。因为缺乏治疗靶点,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众多进展。本综述总结了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主要方式,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肿瘤疫苗和溶瘤病毒疗法。我们从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角度介绍了各治疗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免疫治疗潜在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与耐药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酪氨酸激酶2抑制剂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
    沈嘉庆, 刘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3): 323-33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3.011
    摘要187)      PDF (1286KB)(281)    收藏
    斑块型银屑病是一种免疫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较为常见,疾病负担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近十余年,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安全高效的靶向口服药物仍有待开发。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通过转导细胞因子信号,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 JAK家族成员中,酪氨酸激酶 2已被证实可以通过转导白介素-12/23、干扰素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参与斑块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是较为理想的药物靶点。高度选择性酪氨酸激酶 2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 III期临床试验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口服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另有多种酪氨酸激酶 2抑制剂目前正在研发中。本文介绍了JAK-STAT通路及酪氨酸激酶 2参与斑块型银屑病发病的机制,及酪氨酸激酶2抑制剂在斑块型银屑病治疗领域的临床试验现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慢性肾脏病药物治疗依从性与预后的临床研究影响
    周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 118-.  
    摘要140)      PDF (209KB)(28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在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中的思考
    郑斌婕, 刘娜, 曾祥昌, 黄馨仪, 陈露露,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6): 662-671.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6.009
    摘要303)      PDF (1454KB)(277)    收藏
    仿制药占我国化药市场的95%以上,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用药的疗效和安全。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是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重要内容。肠道菌群被认为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对药代动力学影响并分析其在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中的潜在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中美药品监管激励政策对我国创新药国内外同步开发的影响——基于泽布替尼的实证研究
    施樱子, 赵杨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5): 560-56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5.013
    摘要283)      PDF (1003KB)(275)    收藏
    本文梳理了中美两国在药品上市前的主要监管激励政策,包括优化注册流程及设置时限、加速上市程序、沟通交流制度及接受境外临床研究数据。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百济神州泽布替尼的中美同步开发过程为例,研究监管激励政策对中国新药研发企业实现创新药中美同步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百济神州对中美监管激励政策的合理使用,有效缩短了泽布替尼在两国的研发注册时间,降低了研发费用和难度,是泽布替尼实现中美同步开发的重要因素。国内其他产品可以借鉴泽布替尼经验,在产品研发时瞄准临床未满足需求,合理利用国内外药品监管政策,并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国内药品监管部门也可以适当为有产品全球同步开发意向的企业提供帮助,从而让更多中国企业的创新产品登上国际舞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在新药研发和审评决策中的应用
    孙搏, 付淑军, 陈桂良, 李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10): 1095-110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10.001
    摘要305)      PDF (444KB)(273)    收藏
    药物相互作用改变了剂量效应关系,可能会降低疗效或增加毒性,是临床应用中合并用药治疗时重要的考虑因素。预测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是药物研发过程中获益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本文概述了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体内和体外研究的主要内容;梳理分析了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上市的新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情况,旨在为我国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及其监管审评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吴娟, 王志强, 周仁鹏, 杨晶晶, 秦慧玲, 张茜, 鲁超, 胡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3): 281-28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3.006
    摘要347)      PDF (1247KB)(262)    收藏
    目的:比较单次空腹条件下口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评价受试试剂(T)和参比试剂(R)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两制剂、三周期、三序列(TRR、RTR、RRT)、部分重复交叉试验设计,试验每周期空腹状态下给药一次(0.2 g),36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例。结果:36例健康受试者(女性9例,平均年龄31岁)入组试验。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和AUC0-∞经自然对数转化后的单侧95%置信区间上限分别为-0.0908、-0.0577、-0.0541,单侧95%置信区间上限均小于0;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索拉非尼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和AUC0-∞几何均值比值分别为101.65%、100.12%、99.24%,均在80.00%~125.00%范围内,因此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索拉非尼的Cmax、AUC0-t和AUC0-∞在空腹状态下生物等效性成立。结论:受试者空腹单次口服0.2 g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空腹给药状态下生物等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无创呼吸机用于急诊ICU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吴金平, 汤蓓, 沈红卫, 胡佳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9): 1077-.  
    摘要69)      PDF (224KB)(26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基于H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的清心滋肾方防治绝经综合征潜在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
    姚倩, 陈赟, 商娟, 袭晓昀, 陈影, 顾潇, 居文政, 邹建东, 卢苏, 许美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5): 481-49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5.001
    摘要260)      PDF (23892KB)(259)    收藏
    目的:借助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清心滋肾方的化学成分,预测其防治绝经综合征(MPS)的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分析色谱峰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信息,与已建的化学成分数据库和文献对比,鉴定出清心滋肾方的化学成分。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清心滋肾方成分靶点;利用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及GeneCards 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经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并经AutoDockTools 4.2.5软件对清心滋肾方的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从清心滋肾方共鉴定出83个化学成分,预测出847个药物靶点,检索出3 050个疾病靶点,获得共同靶点395个。经网络拓扑分析,获得74个核心靶点,主要涉及MAPK 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 B(PI3K-Akt)信号通路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1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缝籽嗪甲醚、莲心碱、去甲基衡州乌药碱、巴马汀、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等成分与部分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 结论:本研究初步鉴定了清心滋肾方水煎液防治绝经综合征潜在的有效成分并预测了其作用靶点,为该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基于OAT3介导的MTX治疗佐剂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药动学研究
    潘淑, 吴义金, 张洒洒, 王启海, 罗婷婷, 殷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5): 516-525.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5.004
    摘要192)      PDF (4176KB)(258)    收藏
    目的:探究炎症条件下对甲氨蝶呤(MTX)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方法:建立佐剂诱导性关节炎(AIA)模型,通过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和QPCR法检测肾脏中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OAT3)的表达,并通过LC-MS/MS法检测MTX的血药浓度,采用离体大鼠肾灌注、肾切片以及体外细胞摄取和转运实验对比给药不同时间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结果:在AIA大鼠肾脏中OAT3表达显著增加,同时通过优化的LC-MS/MS方法检测MTX的浓度,结果发现AIA大鼠肾切片对MTX的摄取显著增加,丙磺舒可以通过抑制OAT3,减少MTX的排泄;此外,体外证实了炎症病理可以通过增加OAT3的表达和功能活性促进MTX经肾脏排泄。 结论:炎症病理条件下通过增加肾脏中OAT3的表达,增强其功能活性,加速了肾脏对MTX的摄取,从而促进了MTX的排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白藜芦醇潜在的有益健康作用:药代动力学带来的困惑
    王亚亚, 褚子璇, 杨军令, Olajide E. Olaleye, 贺容容, 李木子, 程晨, 李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8): 931-95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8.008
    摘要318)      PDF (2366KB)(253)    收藏
    白藜芦醇(Resveratrol,3,5,4'-三羟基-反式-二苯乙烯)最早在植物白藜芦(Veratrum grandiflorum O. Loes)的根中被发现。白藜芦醇引起关注最初与“法国悖论”有关,该化合物不仅存在于红葡萄酒中,而且还展现出与红葡萄酒保护心血管作用相关的生物活性。除保护心血管方面的作用外,白藜芦醇还在抗代谢性疾病、抗肿瘤和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表现出有益的作用。为了将这些潜在的有益健康作用向临床转化,人们对白藜芦醇开展了药代研究。本文作者从进入体循环的系统暴露和体内过程两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已知的口服后白藜芦醇的人体药代特征及围绕提高其系统暴露水平所做的多种尝试。然而,既有的药代动力学结果给白藜芦醇潜在作用的临床转化带来了困惑,包括:白藜芦醇展现有益健康的体外生物活性的物质形式(原形化合物)与口服后被机体利用的体内暴露形式(以代谢物为主)显著不同、药代研究测出的口服后白藜芦醇体内暴露水平明显低于其展现活性所需的浓度、根据白藜芦醇产生体内效应时所用的剂量推导出的体内暴露水平常明显低于研究其作用机制所用的浓度。为了更好地与白藜芦醇有益健康作用的研究相结合、促进其临床转化,作者建议从三方面进一步开展白藜芦醇的药代研究:(1)全面研究白藜芦醇代谢物的系统暴露、体内靶标到达及在靶细胞中的代谢,(2)研究口服后白藜芦醇的肠腔暴露,(3)开展红葡萄酒多成分药代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阿尔兹海默病的疾病进展模型与研究进展
    张宁远, 郑锡军, 许羚, 刘红霞,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6): 687-69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6.012
    摘要400)      PDF (681KB)(253)    收藏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病理机制暂不明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定量药理学中的疾病进展模型可以通过定量的方法充分描述AD患者疾病发展轨迹。通过模型中引入生物标志物信息,可有助于加深对AD病理机制的研究,辅助并优化临床试验的设计。现已有多种经验性或半机制的AD疾病进展模型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阿尔兹海默病的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冻伤的病理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张莉, 蔺兴遥, 尚芸, 王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3): 347-35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3.014
    摘要186)      PDF (808KB)(253)    收藏
    冻伤是机体暴露在极端寒冷环境下而发极端天气的兴趣与日俱增,以及寒区部队军事训生的组织损伤,其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练、战备等任务的增多,冻伤发生率随之增高。阐明。高寒高海拔地区,户外运动者遭受损伤的据报道,在高寒地区的边防部队中,局部冻伤常风险较高,严重冻伤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探成批发生,造成非战斗减员增加,严重削弱部队究冻伤的病理机制有助于确定治疗手段和时机。重度冻伤可能导致伤者截肢,甚至危目前临床治疗冻伤,以对症治疗为主,如药物治及生命。冻伤严重程度与接触面温度差、皮肤暴疗、手术治疗,疗效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寻露时间及冻伤组织面积和深度相关。近年来,冻求更为高效的药品或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伤的治疗及基础研究均有长足的进步。本文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冻伤病理生理机制、临床治述了近年来冻伤病理生理、治疗及细胞和分子途径研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研究方向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定量药理学在疫苗研发中应用的概述与展望
    马广立, 张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3): 315-32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3.010
    摘要188)      PDF (1748KB)(250)    收藏
    本文从抗原提呈、佐剂、淋巴系统等方面介绍了疫苗的作用机制与产品特点,并总结了定量药理学的 QSP、PK/PD、Dose-Response、MBMA等核心工具在疫苗研发的量效关系、临床前与临床转化、生物标记物与有效性相关性等研究中的关键应用。期待在药物研发中成功应用的模型引导药物开发理念能够在疫苗领域促成模型引导的疫苗研发,进而为更安全、有效、可控的疫苗产品研发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