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5-06-26
    综述
    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及其评价
    刘国凯, 黄宇光, 罗爱伦
    2005, 10(6):  601-603. 
    摘要 ( 162 )   PDF (138KB) ( 5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大多来源于动物模型;尽管模型还存在不少缺点, 但是它为理解和探索人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动物模型的缺点是动物无法语言交流,对动物的疼痛测量多基于主观行为反应, 比如测量痛敏和异常痛敏。最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和坐骨神经部分损伤模型等, 通过测量神经损伤侧肢体脚爪皮肤的感觉阈值即主要通过测评对热、机械刺激痛敏(hyperalgesia)和冷、触异常痛敏(allodynia)来确定模型是否成功。
    研究原著
    哌芳安他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曹泽玲, 陈凯, 杨庭树, 龙超良, 李小卫, 叶平, 汪海
    2005, 10(6):  604-612. 
    摘要 ( 73 )   PDF (421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哌芳安他(pivanampeta, Piv) 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2 组, 一组为缺血30 min 再灌注30 min 组, 再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Piv 9 mg·kg-1用药组, 测定有关心功能指标和心肌梗死面积;另一组为缺血30 min 再灌注2 h 组, 再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Piv 3、6 和9 mg·kg-1 用药组, 各用药组于缺血前30 min 静脉注射给药, 再灌注2 h 后取心脏标本石蜡包埋后切片, 免疫组化法检测Bax 、Bcl-2 、caspase-3、MMP-2、和PPARγ蛋白质表达,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MMP-2 和PPAR γmRNA 表达, TUNEL 法和DNA 凝胶电泳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1) 与对照组比较,Piv 3 mg·kg-1组坏死面积(nec) 与缺血面积(aar) 之比减少21 %(P <0.01), 坏死面积与左室面积(lv) 之比减少22 %(P <0.01) 。心率、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 dp /dtmax 和Vmax 以及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dp /dtmax 分别在再灌注1 min 和30 min 明显改善(P <0.05) 。(2) TUNEL 法检测, Piv 各亚组降低细胞凋亡作用显著(P <0.05), 但DNA 凝胶电泳检测, 模型组、Piv 3 、6 mg·kg-1组可见到DNA 梯带,假手术组和Piv 9 mg·kg-1组则无。(3) 免疫组化检查, Piv 3 、6 和9 mg·kg-1 呈剂量依赖性减少Bax 、caspase-3 、MMP-2 蛋白质和MMP-2 的mRNA 表达, 增加Bcl-2 、PPAR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 蛋白质和PPARγmRNA 表达。结论: Piv 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表现为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不同糖尿病模型小鼠糖原代谢变化的研究
    肖梅芳, 张学梅, 白香, 谭焕然
    2005, 10(6):  613-616. 
    摘要 ( 193 )   PDF (183KB)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糖原代谢的变化, 初步探讨糖原代谢异常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建立4 种糖尿病小鼠模型:四氧嘧啶诱导模型、STZ 诱导模型、n5-STZ 诱导模型和葡萄糖激酶基因敲除模型, 并对模型小鼠血糖水平进行检测。然后测定上述动物模型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 并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对葡萄糖激酶基因敲除模型鼠肝组织中葡萄糖激酶的蛋白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 血糖检测结果显示各模型组空腹血糖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明糖尿病造模基本成功。除n5-STZ 诱导模型外, 其它模型组肝糖原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 与对照组比较, 4种糖尿病模型肌糖原含量均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葡萄糖激酶基因敲除模型鼠肝组织中葡萄糖激酶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这可能是该模型肝糖原含量减少的机制之一。结论: 糖尿病动物模型出现糖原代谢异常, 表现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减少, 提示糖原代谢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贝母皂苷对人低分化上皮样鼻咽癌细胞(CNE-2Z) 微管的作用
    宋刚, 马润娣, 于立坚
    2005, 10(6):  617-621. 
    摘要 ( 80 )   PDF (256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土贝母皂苷(皂苷) 对人低分化上皮样鼻咽癌细胞株(CNE-2Z) 微管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皂苷处理的CNE-2Z 细胞微管的变化, 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皂苷处理的CNE-2Z细胞中聚合和未聚合微管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免疫荧光图像结果表明, 皂苷作用的CNE-2Z 细胞丧失正常的微管网络, 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证实皂苷使CNE-2Z 细胞未聚合的微管蛋白比例增加, 而且这一作用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皂苷能抑制CNE-2Z 细胞内微管的聚合, 提示皂苷是一种有效的抗微管剂。
    蝙蝠葛苏林碱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师少军, 李忠芳, 顾世芬, 陈汇, 曾繁典
    2005, 10(6):  622-626. 
    摘要 ( 69 )   PDF (200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蝙蝠葛苏林碱(DS)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兔耳缘静脉注射给予DS 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 并用3p97 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兔DS 2.5 、5 、10 mg·kg-1静脉注射给药后, 体内动力学行为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T1/2β分别为3.0 ±0.6 、3.4 ±0.9 和6.9 ±0.6 h; Cls分别为3.1 ±0.6 、3.6 ±0.4 和4.4 ±0.3 L·h·kg-1; Vd 分别为13.1 ±2.7 、18.0 ±6.2 和43.6 ±4.4L·kg-1; AUC0~t分别为0.84 ±0.13 、1.41 ±0.17 和2.30±0.18 mg·h·L-1 。在DS 2.5 ~ 5 mg·kg-1范围内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 >0.05), 但DS10 mg·kg-1静脉注射后,C0 超比例增加(P <0.01),T1/2β 明显延长(P <0.01)。结论: 在2.5 ~ 5 mg·kg-1范围内DS 的消除为线性动力学, 而10 mg·kg-1静脉注射后, 本品在兔体内的消除未呈线性动力学。组织分布以肺脏含量最高, 其次为肾、脾和肝脏。各组织器官中药量均显著高于血浆药物浓度。
    西红花苷对氧化甾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刘娟, 钱之玉
    2005, 10(6):  627-632. 
    摘要 ( 74 )   PDF (306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西红花苷对培养的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3β 、5α、6β-三羟胆固(烷)醇(Triol) 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模型, 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检测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DNA 电泳检测DNA ladder 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检测凋亡率,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法检测Bax mRNA 表达的变化。结果: Triol 处理后, 培养液中MDA 含量增加, 为1.761 nmol·L-1 (P <0.01), 细胞收缩, 核浓缩, 深染, 线粒体肿胀空化, 出现凋亡小体, 出现凋亡典型的“DNA ladder”, 和亚二倍体峰, 凋亡率为30.62 %,Bax mRNA 表达量增加;西红花苷(10-7, 10-6mol·L-1) +Triol 组, MDA 含量减少, 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完整, 凋亡率分别为24.4 %, 6.3 %, BaxmRNA 表达量降低。结论: 西红花苷可能是抗脂质过氧化并通过调节Bax mRNA 表达, 减少细胞异常凋亡。
    埃他卡林等三种结构类型的钾通道开放剂对非血管平滑肌舒张作用的选择性
    高敏, 王玉, 汪海
    2005, 10(6):  633-636. 
    摘要 ( 68 )   PDF (177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新结构类型的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KCO)、抗高血压新药埃他卡林(iptakalim, Ipt)对胃、回肠和膀胱等非血管平滑肌舒张作用的影响, 并比较Ipt 与其结构完全不同的KCO 、氰胍类的吡那地尔(pinacidil, Pin)和苯并噻二嗪类的二氮嗪(diazoxide, Dia)舒张作用的差异, 为进一步明确Ipt 舒张作用的选择性特征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胃底、回肠和膀胱肌条3种组织, 以10-5 mol·L-1乙酰胆碱预收缩, 观察不同浓度的药物对它们的舒张作用。结果: Ipt 在10-8 ~10-4mol·L-1范围内对3 种组织均无显著的舒张作用;Pin 在10-8 ~ 10-4 mol·L-1 范围内对胃底条和膀胱平滑肌等均无显著的舒张作用, 但在10-5和10-4mol·L-1时对回肠的舒张率分为28.8 %和51.9 %,诱发显著的舒张作用;Dia 对3 种组织的作用与Ipt相似, 均不引起明显的舒张作用。结论: Ipt 不影响胃、回肠和膀胱的舒张作用, 选择性优于Pin, 与Dia相似;化学结构类型不同的KCO 对回肠、胃和膀胱的作用既相似也有不同。
    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多态性A1789G对高血压患者血浆肌酐水平的影响
    洪宗元, 张秀清, 黄帼, 凌代俊, 徐希平
    2005, 10(6):  637-641. 
    摘要 ( 81 )   PDF (200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患者血浆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方法对733 例高血压患者的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A1789G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型与血浆肌酐水平之间的关系, 用方差分析分析基因型和血压对血浆肌酐水平的交互影响。结果: 携带突变型等位基因1789G(基因型AG 或GG) 高血压患者较携带野生型等位基因A1789(基因型AA) 患者的血浆肌酐水平明显升高, 且血浆肌酐水平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肌酐水平产生明显影响,A1789G 多态位点是高血压患者血浆肌酐清除率下降的一个危险因素。
    一氧化氮部分介导吡格列酮抑制培养兔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陈鹭颖, 徐江平, 庞建新, 史道华
    2005, 10(6):  642-645. 
    摘要 ( 76 )   PDF (194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PIO) 对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兔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 增殖的影响及其与一氧化氮(NO) 的关系。方法: 模拟胰岛素抵抗(IR) 状态培养VSMCs, 四甲基氮唑盐(MTT) 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 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液中NO 含量及细胞总一氧化氮合酶(NOS)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活性。结果: PIO 干预后, 正常培养组和模拟IR 培养组VSMCs 含MTT 溶解物的吸光值(A490)均低于各自对照组(P <0.01) 。PIO 显著增加VSMCs 总NOS 活性、iNOS 活性以及NO 含量(P <0.01) 。PIO 上述作用在模拟IR 培养时更强, 均可被NOS 抑制剂L-NAME 部分阻断。结论: 在正常或模拟IR 培养时, PIO 抑制VSMCs 增殖的作用部分通过NO 介导。
    山莨菪碱抑制成年大鼠离体心室肌细胞钙瞬变和收缩及其机制
    刘振国, 姚秀娟, 李小强, 杨志福, 王汝涛, 梅其炳
    2005, 10(6):  646-650. 
    摘要 ( 72 )   PDF (196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对大鼠离体心室肌细胞钙瞬变和收缩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单细胞动缘探测系统和双激发荧光光电倍增系统观察山莨菪碱对大鼠离体心室肌细胞钙瞬变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应用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受体的激动剂或拮抗剂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山莨菪碱1 ×10-9 、1 ×10-7 、1 ×10-5 mol·L-1可直接抑制心室肌细胞钙瞬变和收缩功能;卡巴胆碱可以消除山莨菪碱的作用, 而IP3 受体阻断剂肝素(1 ×10-6 mol·L-1) 和细胞膜电压依赖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1 ×10-6 mol·L-1) 可以减弱山莨菪碱的作用。结论: 山莨菪碱抑制心室肌细胞钙瞬变和收缩功能可能与其阻断M 受体、抑制细胞内钙库钙离子释放和经过电压依赖型钙离子通道的钙离子内流有关。
    心房颤动患者氯电流相关通道CIC-3 基因表达的研究
    吴家斌, 许春萱, 张建成, 陈林, 林立芳, 胡锡衷
    2005, 10(6):  651-654. 
    摘要 ( 99 )   PDF (176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AF) 患者心房组织氯电流相关通道ClC-3 的基因表达, 探讨AF 时心房组织ClC-3 的mRNA 表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将71 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患者分为3 组:窦性心律组(SR 组) 31 例, 阵发性房颤组(PAF 组) 7 例,持续性房颤组(CAF 组) 33 例, 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技术检测心房组织ClC-3 的mRNA 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 与SR 组相比, PAF 组心房组织中ClC-3 的mRNA表达增加, 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 CAF组的表达明显增加(P <0.01), 并与AF 时程呈明显正相关(r =0.376, P =0.001) 。结论: 房颤患者ClC-3 的mRNA 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是细胞容量调节的氯电流(ICl. VOL) 上调的分子基础。
    速尿、苯氧比酸、硫唑嘌呤对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TPMT 活性的影响
    辛华雯, Christine Fischer, Matthias Schwab, Ulrich Klotz
    2005, 10(6):  655-658. 
    摘要 ( 79 )   PDF (178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利尿剂速尿、苯氧比酸及其硫唑嘌呤对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 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法(HPLC) 测定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TPMT 活性, 其中中等活性、正常活性、较高活性的患者各6例, 依据浓度效应曲线计算每个药物的IC50结果: 速尿对TPMT 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 平均IC50 为15~19 μmol·L-1, 在健康志愿者的正常血浆浓度范围内。苯氧比酸和硫唑嘌呤的平均IC50 值分别为300~ 313 μmol·L-1 、430 ~ 532 μmol·L-1, 均远高于体内所能达到的血浆浓度。3 种药物的IC50值在3 个不同TPMT 活性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 。结论: 速尿可抑制红细胞TPMT 活性, 当速尿和硫嘌呤类药物合用时, 应警惕发生不良相互作用。
    砒石对哮喘小鼠胞质型磷脂酶A2基因表达及白三烯C4的影响
    宋泽庆, 陈衡华, 姚卫民, 梁标, 王晖
    2005, 10(6):  659-663. 
    摘要 ( 76 )   PDF (215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胞质型磷脂酶A2 (cPLA2) mRNA 表达、白三烯C4 (TLC4) 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砒石对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卵蛋白哮喘模型, 砒石灌胃给药,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肺组织中cPLA2 mRNA 表达;ELISA 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中LTC4 含量;微量滴定法测定BALF 中PLA2 活性。应用新航YP200型压力换能器及Medlab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小鼠肺功能Pmax 和T /T结果: 哮喘小鼠肺组织cPLA2 基因表达水平、BALF 中PLA2 活性、LTC4 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0.625 、1.25 、2.50 及5.00mg·kg-1剂量的砒石可下调哮喘小鼠cPLA2mRNA 表达, 抑制哮喘小鼠BALF 中PLA2 活性和降低LTC4水平, 改善哮喘小鼠肺功能。结论: 支气管肺组织中cPLA2 基因表达上调、PLA2 活性和LTC4 水平增高在卵蛋白(OVA) 致敏小鼠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砒石可显著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中cPLA2 基因的表达, 降低哮喘小鼠PLA2 活性和降低LTC4 水平,改善哮喘小鼠肺功能, 具有抗哮喘活性。
    不同浓度丹参酮对大鼠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孙振荣, 朱剑骞, 戴屹东, 陈华
    2005, 10(6):  664-669. 
    摘要 ( 79 )   PDF (432KB)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丹参酮对大鼠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脑片缺氧缺糖损伤模型, 设立对照组、缺氧缺糖损伤组、丹参酮20 mg·L-1组和丹参酮200 mg·L-1组。利用2, 3, 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 染色定量比色、乳酸脱氢酶(LDH) 、免疫组化、电镜评价不同浓度丹参酮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脑片胞内钙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丹参酮(20 、200 mg·L-1) 抑制脑片OGD 损伤所致的TTC 染色降低, 减少LDH 释放, 减轻神经元凋亡, 改善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理损伤。OGD 损伤增加bax 和bcl-2 蛋白表达和胞内钙离子浓度。不同浓度丹参酮(20 、200 mg·L-1) 进一步上调bcl-2 蛋白表达, 降低bax 蛋白表达, 同时抑制胞内钙离子浓度。与丹参酮20mg·L-1相比, 丹参酮200 mg·L-1作用较强。结论: 不同浓度丹参酮具有脑保护作用, 能够抑制缺氧缺糖损伤导致的大鼠脑片神经元损伤及其凋亡过程, 且丹参酮对于胞内钙离子的调控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D-半乳糖对雄性大鼠腰椎骨密度和血清睾酮含量的影响
    罗红梅, 崔燎, 吴铁
    2005, 10(6):  670-673. 
    摘要 ( 83 )   PDF (221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D-半乳糖对雄性大鼠腰椎骨密度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方法: 12 只6 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 组, 对照组和D-半乳糖组, 每组6只。对照组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D-半乳糖组皮下注射5 %的D-半乳糖, 剂量为100 mg·kg-1, 连续给药3 个月后, 心脏取血处死大鼠, 取出第4 腰椎, 放入福尔马林中固定;同时取出睾丸, 放入固定液中固定。取出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 离心获取血清, 放入-70 ℃ 冰箱中冷冻保存备用。第4 腰椎经梯度脱水后, 塑料包埋、切片, 用图象分析仪上进行骨量分析。睾丸制作普通石蜡切片, 光镜下观察。冷冻血清, 解冻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素(LH) 含量。结果: D-半乳糖组大鼠腰椎骨出现骨质疏松。与对照组相比, D-半乳糖组血清睾酮含量明显降低, 而黄体生成素无明显变化, 睾丸切片呈现老化表现, 但黄体生成素无明显变化。结论: D-半乳糖会导致雄性大鼠骨质疏松, 其原因可能是影响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 导致血清睾酮含量降低, 最终引起骨质疏松。
    阿霉素诱导小鼠MCF-7 乳腺癌细胞凋亡和抑制增殖的体内实验研究
    王文武, 欧阳学农, 姜浩
    2005, 10(6):  674-676. 
    摘要 ( 103 )   PDF (177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阿霉素对荷瘤鼠MCF-7 乳腺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MCF-7 乳腺癌细胞模型, 用TUNEL 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阿霉素作用下MCF-7 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和PCNA 表达的变化。结果: 1.25 mg·kg-1 阿霉素的抑瘤率为43 %。MCF-7 乳腺癌细胞的凋亡指数为1.93 %, 较荷瘤对照组的1.11 %明显升高(P <0.05)。增殖指数为35.75 %, 较荷瘤对照组的56.38 %明显下降(P <0.01)。结论: 阿霉素有诱导小鼠MCF-7 乳腺癌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增殖的作用。
    尿多酸肽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王艳红, 郑伟
    2005, 10(6):  677-681. 
    摘要 ( 82 )   PDF (288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尿多酸肽(CDA-II) 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CDA-II 与乳腺癌细胞株MCF-7 和MDA-MB-231 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CDA-II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曲线及形态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CDA-II 对两种不同生物特征的乳腺癌细胞株ER+MCF-7 细胞和ER-MDA-MB-231 细胞生长和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而且其生长抑制作用在一定时间和剂量范围内, 呈剂量依赖性;形态上,加CDA-II 培养后, 细胞体积增大, 生长密度稀疏, 细胞间隙拉宽, 胞质增多, 核/质比例下降, 核仁小而少, 细胞固缩、退变。结论: CDA-II 可抑制不同生物学特性的两株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的影响
    杨柳, 刘昌慧, 王毅, 白玉鹏
    2005, 10(6):  682-686. 
    摘要 ( 73 )   PDF (345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 蛋白表达水平及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对ACE2表达的影响, 以了解高血压的病理改变,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又一可能机制。方法: 20 只14 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组(n =10) 和厄贝沙坦组(n =10) 。厄贝沙坦组每只大鼠以厄贝沙坦50 mg·kg-1·d-1灌胃, 给药时间12 周。同时取14 周龄雄性京都种Wistar 大鼠为正常对照(WKY) 组(n =10) 。利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肾脏ACE2 表达。结果: 与WKY 组比较, SHR 组ACE2 表达显著减少(0.72 ±0.11 vs 1.11 ±0.15); 与SHR 组比较, 厄贝沙坦组经12 周治疗后, ACE2 表达明显提高(1.03 ±0.13 vs 0.72 ±0.11) 。结论: 高血压大鼠肾脏ACE2表达减少, 血管紧张素Ⅱ-Ⅰ 型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大鼠肾脏ACE2 的表达有上调作用。此作用可能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除阻滞血管紧张素受体以外的另一间接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途径。
    青蒿琥酯对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选择性研究
    孔恒, 余清声
    2005, 10(6):  687-690. 
    摘要 ( 82 )   PDF (256KB)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Art) 是否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有特异的细胞选择作用。方法: 选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HLF) 、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HSF) 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用免疫组化法鉴别细胞;MTT 法检测青蒿琥酯对上述3 种细胞存活与增殖的影响;光镜观察青蒿琥酯作用下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 的变化。结果: 青蒿琥酯在30 ~ 240 mg·L-1浓度范围内作用细胞24 h 对两种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5), 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P >0.05) 。药物作用24 h 后,HLF 、HSF 、HUVEC 细胞的IC50 分别为:64、60、600 mg·L-1 。光镜下见两种成纤维细胞用药组细胞变圆, 突起变短变少, 胞浆颗粒增多;而内皮细胞在形态上无明显的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240 mg·L-1浓度作用24 h, 两种成纤维细胞的DNA 出现梯带状的电泳图谱, 而内皮细胞的DNA 无梯状条带。结论: 青蒿琥酯对来源于肺和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而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无明显的影响。该药还能诱导两种成纤维细胞凋亡, 而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无明显诱导凋亡的作用。
    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IKK/NF-κB 信号通道影响的实验研究
    林益平, 李昌崇, 李孟荣, 胡野, 陈小芳, 毛宇飞
    2005, 10(6):  691-696. 
    摘要 ( 67 )   PDF (357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Bud, 商品名:普米克令舒)对哮喘大鼠肺组织IκB 激酶(IKKβ)mRNA表达及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复制哮喘大鼠模型, 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组,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肺组织IKKβ mRNA 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NF-κBp65 蛋白活性,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5 的浓度。结果: 哮喘组肺组织IKKβ mRNA (0.203 ±0.038)及NF-κBp65(0.256 ±0.063)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0.015 ±0.006, 0.034 ±0.008, P <0.01)。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组肺组织IKKβ mRNA (0.101 ±0.010)和NF-κBp65(0.062 ±0.014)表达均显著低于哮喘组(P 均<0.01)。结论: 哮喘组肺组织IKKβ mRNA 、NF-κBp65 表达显著增强,Bud 雾化吸入能有效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IKKβ mRNA 的表达及NF-κBp65 的活性, 证明Bud 能有效抑制IKK NF-κB 信号通道的活性。
    新一代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ZD1694 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李玲, 杨素荣, 姚明辉
    2005, 10(6):  697-700. 
    摘要 ( 86 )   PDF (172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ZD1694 对小鼠体内S180 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在体外对人胃腺癌SGC-7901 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荷瘤小鼠模型, 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ZD1694, 分单次给药与连续5 d 分次给药两种方案。处死动物后称取肿瘤组织重量, 计算抑瘤率。另外采用MTT 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ZD1694 对人SGC-7901 胃腺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结果: ZD1694 可抑制小鼠体内S180 肉瘤的生长, 其抑瘤率无论是单次给药组(200 、100 、50 mg·kg-1) 还是连续5 d 给药组(40 、20 、10 mg·kg-1 ·d-1), 均可见剂量依赖性增加。ZD1694(0.001 ~ 1 000 mmol·L-1)对SGC-7901 人胃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增加, 可使G0-G1 期细胞增多,S 期和G2-M 期细胞减少。结论: ZD1694 对荷瘤小鼠产生明显的抗瘤作用, 一次性给药的抑瘤率大于相同剂量分5 次给药的抑瘤率。该药在体外可抑制人胃腺癌SGC-7901 细胞生长, 使细胞发生G1 期阻滞。
    利用RTS500 系统进行抗菌肽葛佬素蛋白的体外表达
    罗平, 许波, 鲁永玲, 周红
    2005, 10(6):  701-704. 
    摘要 ( 78 )   PDF (186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含目的基因葛佬素(gloverin) 的重组子并通过体外快速翻译系统RTS500(rapid translationsystem) 对其进行表达。方法: 采用PCR 方法扩增葛佬素cDNA, 将其与表达载体pIVEX2.3 连接;采用PCR 及双酶切方法鉴定连接产物。将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阳性重组质粒通过体外表达翻译系统RTS500, 使其蛋白能在大肠杆菌(E. coli) 裂解产物中进行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pIVEX2.3-G 重组表达质粒通过体外表达翻译系统RTS500 可表达出分子量约为14.4 的蛋白;蛋白免疫印迹证实该蛋白为带有多聚组氨酸标签的融合蛋白。结论: 抗菌肽葛佬素可在体外大肠杆菌裂解产物中进行表达。
    黄芩苷体外调控乳腺癌细胞表达TIMP2的实验研究
    冯正权, 沈敏鹤, 吴良村
    2005, 10(6):  705-708. 
    摘要 ( 67 )   PDF (170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Bcap-37 细胞生长及TIMP2 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细胞培养、MTT 法测定不同浓度黄芩苷对Bcap-37 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 RT-PCR 、Western blot 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黄芩苷对Bcap-37 细胞TIMP2 的影响。结果: 黄芩苷对Bcap-37 细胞的生长抑制呈浓度依赖关系;黄芩苷对Bcap-37 细胞TIMP2 在mRNA 水平、蛋白水平呈浓度依赖关系, 小剂量上调, 高剂量下调。结论: 黄芩苷对人乳腺癌Bcap-37 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可能与肿瘤细胞TIMP2 的下调有关。
    新的核苷类似物β-L-D4A 的细胞内代谢与生物转化
    吴金明, 林菊生, 章金艳, 梁扩寰
    2005, 10(6):  709-712. 
    摘要 ( 80 )   PDF (184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β-L-D4A 在2.2.15 细胞内的代谢情况, 以便为进一步明确其抗HBV 作用机制和动物体内实验及人体内试验研究其抗HBV 作用与药代动力学奠定基础。方法: 以2 μmol·L-1 [3H] β-LD4A或[3H] β-D-D4A 处理2.2.15 细胞2 、4 、8 、12 、24 h, 再以0.4 mol·L-1预冷的高氯酸(含0.08 mol·L-1磷酸三乙胺) 抽提, 离心后, 溶解于酸的上清液,直接进行HPLC 分离、相连的紫外检测器检测, 然后分析各个峰值。结果: 两化合物均出现4 峰, 且出现时间一致, 保留时间依次在6 、10 、19 、28 min, 24 h 处理后, β-L-D4A 细胞内代谢峰明显高于β-D-D4A 的代谢峰;β-L-D4A 于2.2.15 细胞内代谢进行了动态的检测, 发现细胞内代谢物的含量于加药后迅速增加, 以三磷酸形式增加最快, 至8 h 时, 达到最大值,以后开始缓慢降低;β-L-D4A 处理2.2.15 细胞24 h后, 换用不含药培养基继续培养, 停药后3 种磷酸化代谢物含量于前8 h 迅速减少, 继后16 h 降低缓慢, 于24 h 时, 仍有8 h 时35.6 %(0.32 0.9) 的三磷酸化合物存在。结论: β-L-D4A 较之β-D-D4A 更易被磷酸化代谢;一磷酸化过程可能为限速步骤;β-LD4A三磷酸化物在2.2.15 细胞内降解缓慢。
    人参须对肝纤维化致小鼠骨丢失的防治作用
    冯有辉, 何康, 邹丽宜, 许碧连, 刘钰瑜
    2005, 10(6):  713-716. 
    摘要 ( 91 )   PDF (163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人参须对肝纤维化小鼠骨丢失的防治作用。方法: 40 %四氯化碳花生油皮下注射5周致小鼠肝纤维化, 人参须用药6 周后观察与肝损伤相关的各项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切片结果并测定小鼠右股骨的骨Ca2+量和其他骨微量元素以及骨羟脯胺酸的含量。结果: 单用四氯化碳小鼠呈现典型的慢性肝损伤后肝纤维化的改变, 骨重量和骨钙总量及骨羟脯胺酸的含量明显减少;而人参须有明显的护肝及对抗骨丢失作用, 其作用与秋水仙碱相当。结论: 人参须对小鼠肝纤维化及骨丢失有一定预防作用。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李红辉, 刘恩波, 谢群, 丁殊节, 何涛, 李家富
    2005, 10(6):  717-720. 
    摘要 ( 81 )   PDF (167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成2 组, 分别口服罗格列酮(4 ~8 mg, qd) 和二甲双胍(250 ~ 500 mg, tid) 治疗, 在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空腹血糖(FBG) 、餐后2 h 血糖(PBG) 、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 、餐后2 h 血浆胰岛素(PINS) 水平, 共观察12周,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 。结果: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 <0.05); 罗格列酮组SBP和DBP 降低幅度均大于二甲双胍组(P <0.05); 两组病例FBG 、PBG 、FINS 和PINS 均明显降低(P <0.05); 两组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ISI 升高(P <0.05), 胰岛素抵抗的指标IR 下降(P <0.05), 罗格列酮组ISI 升高和IR 下降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 。结论: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 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罗格列酮的作用优于二甲双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