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许标波,贺毅憬,王韦力,周成芳,谢商宸,沈冬亚,Howard L. Mcleod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6, 21 (2): 218-224.  
    摘要975)      PDF (3257KB)(2824)    收藏

    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药物治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疗法,也是目前最热门的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往对于肿瘤治疗的观念,从原先的依靠外界方式杀死肿瘤,到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杀死肿瘤。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等,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以其显著的临床疗效而备受瞩目,为此本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作一综述,详细介绍CTLA-4、PD-1/PD-L1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的进展以及潜在的新型免疫检查点靶点分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2. 人参皂苷C-K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发作的影响
    曾祥昌,周露萍,陈露露,罗 伟,李超鹏,高 青,王亚芹,王欣桐,胡 凯,沈 杰,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7, 22 (2): 139-143.  
    摘要475)      PDF (2116KB)(2298)    收藏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C-K对癫痫大鼠行为学影响及其与拉莫三嗪的协同作用。方法:取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拉莫三嗪组、人参皂苷C-K低、中、高剂量组、拉莫三嗪与人参皂苷合用组,各组大鼠多次给药后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造模,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利用Racine分级标准评估癫痫发作强度,记录癫痫发作潜伏期。结果:与癫痫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C-K显著延长癫痫发作潜伏期,降低癫痫发作后体质量丢失(n=10,P<0.05)。人参皂苷C-K与拉莫三嗪合用显著降低癫痫发作强度,进一步延长癫痫发作潜伏期(n=10,P<0.05)。结论:人参皂苷C-K具有抗癫痫作用,与拉莫三嗪合用具有协同增强抗癫痫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倾向评分逆处理概率加权在生存分析中的应用及SAS宏实现
    涂娇, 陈卉, 倪平, 齐潇, 肖婉, 许林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5, 20 (9): 1011-1019.  
    摘要877)      PDF (3781KB)(2271)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倾向性评分(propensity score,PS)的逆处理概率加权(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IPTW)法在观察性生存研究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并用SAS宏实现该过程。方法: 根据基于PS的IPTW法的原理和分析步骤及加权样本中生存分析的相关统计量的计算公式,编写SAS宏命令。结果: 编写的SAS宏能够实现使用基于PS的IPTW法对基线不均衡的生存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并输出所需的统计量及假设检验P值。结论: 基线不均衡的观察性生存研究数据应该采用基于PS的IPTW法,SAS宏为此法提供了方便,节省了研究者统计分析时间,有助于其推广使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药理试验中动物间和动物与人体间的等效剂量换算
    黄继汉, 黄晓晖, 陈志扬, 郑青山, 孙瑞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4, 9 (9): 1069-1072.  
    摘要574)      PDF (152KB)(2180)    收藏
    不同动物的剂量换算, 在基础药理和I 期临床研究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将动物体型系数及其标准体重引入公式, 通过查表, 可方便地估算出不同动物间和动物与人体间的等效剂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68)
    5. 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胡琴, 刘维, 邵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6, 21 (2): 231-236.  
    摘要407)      PDF (2748KB)(2101)    收藏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之一,同时保肝药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肝脏损害的预防和治疗。保肝药对DILI的治疗作用有多种不同的途径和机制,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详细介绍了保肝药治疗DILI的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2)
    6. 新药研发中定量药理学研究的价值及其一般考虑
    刘东阳,王 鲲,马广立,相小强,刘 江,赵 平,陈 锐,陈渊成,黄晓晖,李 丽,李禄金,聂 晶,王玉珠,魏春敏,卢 炜,史 军,李改玲,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18.09.001
    7.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理学基础及其研究进展
    郭宾, 李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5, 10 (3): 241-253.  
    摘要248)      PDF (406KB)(1753)    收藏
    体内各种因素引起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改变, 可能导致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本文综述了有关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进展, 及其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相关性的理论阐述, 并运用药理学相关基础理论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总结了在常规的药物实践中如何评价药物的游离浓度监测和血浆蛋白结合的药效和临床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6)
    8.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方法——主成分分析
    阿基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 15 (5): 481-489.  
    摘要706)      PDF (913KB)(1643)    收藏
    代谢组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代谢组学分析产生的含有大量变量的数据难以用常规方法进行分析,如何正确分析和解释代谢组学的数据是研究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在代谢组学数据分析中占主导地位的主成分分析基本方法,旨在加强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并规范数据分析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3)
    9. 临床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曾繁典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1, 6 (2): 97-102.  
    摘要144)      PDF (195KB)(163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10. 杜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冯晗, 周宏灏,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5, 20 (6): 713-720.  
    摘要883)      PDF (3364KB)(1445)    收藏
    杜仲是第三纪冰川运动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从杜仲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按其结构可分为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多糖类等。杜仲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保肝护肾、抗骨质疏松等药理作用。其在中国、韩国、日本等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本文综述了杜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5)
    11. 计算LD50的查表法和经验估算法
    张庆萍, 黄晓辉, 谢海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0, 5 (2): 162-163.  
    摘要61)      PDF (74KB)(1409)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12. 临床非劣效性/等效性评价的统计学方法
    刘玉秀, 姚晨, 陈峰, 陈启光, 苏炳华, 孙瑞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0, 5 (4): 344-348.  
    摘要53)      PDF (197KB)(1340)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9)
    13. 硫酸羟氯喹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
    崔诚,么雪婷,涂思琪,谢洁恩,李海燕,刘东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0, 25 (2): 221-22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0.02.016
    摘要605)      PDF (350KB)(1299)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的感染人数不断增加,医疗形势十分严峻,潜在治疗药物、疫苗与干细胞替换方法不断涌现,寻找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最佳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氯喹在小样本临床试验中展现了优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的临床抗病毒治疗效果。鉴于羟氯喹具有与氯喹相似的作用机制,且在治疗疟疾和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实践中的安全性比氯喹更好,因此我研究室现针对羟氯喹的临床药理学特征进行综述,希望从临床药理学与定量药理学角度为羟氯喹临床验证提供理论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ctDNA在肿瘤诊断和预后应用的研究进展
    郑玲杰,刘舒,王春阳,谭志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6, 21 (5): 595-600.  
    摘要292)      PDF (2768KB)(1293)    收藏

    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和外泌体的检测并称为液体活检,这些可以检测和量化肿瘤突变的技术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来源于肿瘤细胞的游离DNA被称为循环肿瘤DNA。最近,对核酸分析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在肿瘤中找到体细胞基因变化的游离DNA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循环肿瘤DNA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15. 随机对照药物临床试验样本量估计
    李婵娟, 蒋志伟, 王锐, 夏结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1, 16 (10): 1132-1136.  
    摘要599)      PDF (223KB)(1263)    收藏
    如何正确估计样本量是随机对照药物临床试验设计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在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样本量估计的影响因素一一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例介绍临床试验样本量估计的分析过程,并讨论了临床试验样本量估计中的注意事项,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正确估计样本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16.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产翠翠,田 静,金艺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6, 21 (3): 354-360.  
    摘要349)      PDF (3229KB)(1248)    收藏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造成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一经发现已是晚期且预后很差,但近十年来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并未使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获得突破性进展。因此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等,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用药和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本文将从这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药物疗效等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创新性药物临床试验剂量和给药方案的探索和确定
    杨进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8, 13 (8): 841-846.  
    摘要164)      PDF (237KB)(1203)    收藏
    在创新性药物临床试验中, 从最初人体初始剂量的设定到最后确定临床给药剂量和方法是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也是目前制约我国创新性药物研发水平提升的重要瓶颈之一。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和具体审评实践, 探讨创新性药物临床试验剂量的探索和确定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
    18. 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研究进展
    陈光亮,周媛凤,张 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7, 22 (1): 104-109.  
    摘要387)      PDF (2755KB)(1198)    收藏

    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与常规剂量治疗方案相比,小剂量秋水仙碱或小剂量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方案疗效相近,而安全性却大幅度提高。IL-1R拮抗剂阿那白滞素、利纳西普、康奈单抗等能有效缓解痛风急性期的症状,已成为第四类抗急性痛风的药物。别嘌呤醇的严重超敏反应综合征与肾功能、开始剂量、HLA-B*5801基因有关。非布司他、托匹司他、ulodesine、lesinurad、RDEA-3170、尿酸酶是近年来新型的降低尿酸药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19. 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中多组试验的设计及统计分析
    张煊, 闫冬, 高静, 谢小青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5, 20 (10): 1115-1121.  
    摘要350)      PDF (2792KB)(1190)    收藏
    目的: 评价高变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首先综述了目前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的试验设计特点,然后采用多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结合一个实例详细给出统计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了90%置信区间及个体内变异系数及把握度等参数,并提供了用 SAS分析的程序代码。结果: 根据实例统计分析的90%置信区间为84.79%~104.17%,把握度为82.46%。结论: 多组试验设计方法具有增加把握度及便于试验管理等方面的优点,且统计模型也适合两阶段设计或多中心设计等其他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0. 脱发实验模型及其药物治疗学现状
    金建波,章建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7, 22 (1): 115-120.  
    摘要424)      PDF (2893KB)(1156)    收藏

    脱发是一种以毛发缺失为特征的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及毛发再生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焦点问题。脱发实验模型的成功复制对脱发病理机制和药物治疗学研究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本文就国内外已经建立的体内脱发动物模型,体外脱发器官模型及其实验治疗学进展作系统综述,方便研究者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开展实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21.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研究有关进展
    李斌, 周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 15 (5): 572-576.  
    摘要104)      PDF (186KB)(1139)    收藏
    青蒿素属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其衍生物主要有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和蒿乙醚,现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疟疾。随着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除抗疟作用外,近年来又相继报道了抗炎、抗细菌脓毒症、抗肿瘤、放射增敏、抗菌增敏、抗组织纤维化等作用。笔者在此对国内外近年发现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研究的最新现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6)
    22. 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新进展
    郭燕, 王俊, 陈正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6, 11 (6): 615-620.  
    摘要121)      PDF (207KB)(1139)    收藏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抗疟疾的活性成份,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疟疾。近些年研究发现青蒿素不仅可以抗寄生虫, 包括疟原虫、血吸虫, 而且具有显著的抗炎、调节免疫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在介绍青蒿素抗疟疾作用、应用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对近年来青蒿素类药物的其它主要生物学作用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0)
    23. 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及量化评价
    何春远,孙 华,谢海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6, 21 (7): 721-730.  
    摘要327)      PDF (3746KB)(1136)    收藏

    高变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试验及量化评价是比较复杂且引人关注的现实课题,国内目前尚无专门的指导原则,本文参考FDA和EMA指导原则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复杂性、国际上关于高变异药物的法规、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样本含量估算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列出三种方法(查表法、公式法、软件法)进行平均生物等效性试验样本含量估算,为申办方进行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24. 肝脏和小肠对药物首过代谢模型的研究进展
    朱晶, 郭建军, 林俊辉, 卜海之, 陈西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2, 17 (8): 944-949.  
    摘要441)      PDF (269KB)(1119)    收藏
    肝、肠首过代谢有时是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了肝脏和小肠中药物代谢酶的分布、含量和催化活性,比较了两者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对首过代谢的影响,对有关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原位、体内、体外-体内结合以及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模型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概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25. 熊脱氧胆酸在慢性肝病中应用及机制的再认识
    张林林,樊玉娟,谭 波,李 玥,蒋 健,裘福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7, 22 (2): 233-240.  
    摘要311)      PDF (3667KB)(1119)    收藏

    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具有“保肝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等,缺乏阳性药物对照,故对UDCA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由于UDCA不良事件报道日益增多,尤其在高剂量下,UDCA已表现出显著毒性。本文对UDCA在慢性肝病的临床应用及其机制进行探讨,为临床合理应用UDCA治疗肝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26. 细菌生物被膜实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陈迁, 王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1997, 2 (4): 295-298.  
    摘要63)      PDF (170KB)(1062)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8)
    27. 右美托咪定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郭海燕,李淑虹,李琳章,刘茂东,杨峰云,王士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6, 21 (5): 562-566.  
    摘要213)      PDF (2125KB)(993)    收藏

    目的: 研究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40例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D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20 min注射完毕;C组患者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记录患者入室后(T0)、诱导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手术开始时(T3)、切开硬脑膜时(T4)、肿物切除时(T5)、术毕时(T6)的SBP、DBP及心率(HR)。分别于T0、T4、T6、术后24 h(T7)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S100β蛋白、NSE的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D组SBP、DBP、HR在T1~T6时较T0时明显降低(P<0.05),在T2时明显低于C组(P<0.05)。T4、T6时D组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T6时,D组NSE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脑膜瘤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术中S100β蛋白、NSE的含量,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中药中毒的若干中医解救方法
    刘侠, 王嘉庆, 赵冬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1998, 3 (2): 140-142.  
    摘要57)      PDF (112KB)(992)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9. 药代动力学非房室模型终末段半衰期的算法研究
    陈潮, 许羚,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3, 18 (8): 891-896.  
    摘要466)      PDF (1216KB)(975)    收藏
    目的: 评价非房室模型终末段半衰期(t1/2z) 不同计算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t1/2z算法优选提供依据。方法: 在不同个体间变异(CV,CV=15%,25%,35%)下,用静注二室房室模型参数进行数据模拟,分别获得1000个受试者完整时间与浓度(C-T)曲线数据,再按样本量(N,N=15,25,35,45)用Bootstrap方法抽样1000次,最后获得12个数据集,用4种方法(5点法,4点法, 6点法,全点法)计算每个数据集消除相不同点时的t1/2z,其结果的均值与真值(静注二室模型的消除半衰期)比较作为准确度,其标准差大小作为稳定性。结果: 当C-T曲线消除相有4个点时,5点法计算值最准确且较为稳定,而6点法最为稳定;当消除相3点时,4点法计算值准确度最高且较为稳定,而6点法最为稳定;消除相2点时,4种方法准确度稳定性皆低。结论: 消除相有效浓度点应至少3点,5点法和4点法计算t1/2z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0. 生物标志物在生物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生物分析策略
    车津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0, 25 (1): 22-31.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0.01.004
    摘要624)      PDF (4250KB)(974)    收藏
    中国生物药研发进入快车道,新药研发费用不断攀升,但并没有提高药物上市的成功率,因此亟需对药物研发模式进行转变。为了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以生物标志物为核心的转化医学新药研发模式被普遍接受。本文综述了以生物标志物为核心的转化医学新药研发思路,生物标志物在生物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生物标志物生物分析策略,生物标志物在生物药临床研究中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标国际,寻找中国优势,从生物标志物为立足点的转化医学研发模式寻找机遇,中国可以尽早做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刘倩, 李霞辉, 张学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3, 18 (10): 1196-1200.  
    摘要361)      PDF (825KB)(971)    收藏
    2型糖尿病是一种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疾病,动物模型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应用广泛的糖尿病小鼠模型主要有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性糖尿病小鼠模型和基因工程糖尿病小鼠模型。不同实验方法制备的糖尿病小鼠具有模拟临床糖尿病不同方面的特点,该文对各个模型的发病机制和生理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利于研究者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验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糖尿病小鼠模型来验证或实现科研设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
    32. 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应用现状
    郭成贤,王 晶,李金高,袁 洪,周宏灏,阳国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6, 21 (4): 458-462.  
    摘要364)      PDF (2165KB)(971)    收藏

    临床药物基因组学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桥梁。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能够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的循证医学数据越来越多。本文介绍目前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应用的现状,阐明个体化治疗应用面临的挑战,展望个体化治疗的未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33. Ⅱ相代谢及其酶的研究进展
    石淑亚, 王连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4, 19 (1): 82-89.  
    摘要333)      PDF (326KB)(966)    收藏
    以结合反应为特征的Ⅱ相药物代谢是机体处置药物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葡萄糖醛酸化、乙酰化、甲基化、谷胱甘肽化、硫酸化等结合反应。不同基团对应的结合反应均由多个同类基因或超基因家族介导催化完成。Ⅱ相代谢反应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反应特征与各自不同的功能意义。Ⅱ相药物代谢酶活性受联合用药影响会导致临床药物相互作用,其基因多态性一方面会影响内源性物质的代谢,可能导致某些疾病发生率升高,同时也会影响外源性物质的代谢,引起药物疗效的改变或毒性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34. 舍尼通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80 例
    陆福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0, 5 (3): 269-269.  
    摘要236)      PDF (48KB)(964)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5. 国内外常用的药代动力学软件介绍
    谢海棠, 黄晓晖, 孙瑞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1, 6 (4): 289-292.  
    摘要73)      PDF (137KB)(940)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6)
    36. 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樊官伟, 何俊, 王虹, 高秀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7, 12 (3): 266-269.  
    摘要92)      PDF (155KB)(902)    收藏
    雌激素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雌激素的作用是由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 ER 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 包括生殖系统、骨骼、心血管系统等, 为雌激素发挥生物学效应提供了保证。本文就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5)
    37. JNK信号通路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魏娜, 贺海波, 张长城, 袁丁, 王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3, 18 (7): 807-812.  
    摘要448)      PDF (261KB)(878)    收藏
    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是近20年来发现的与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应激反应以及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非常密切的通路之一,其生物化学功能和对细胞生理、病理情况下的调节作用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JNK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节JNK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治疗细胞凋亡引起的疾病的重要靶点。本文就其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细胞凋亡关系作一阐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2)
    38. 依折麦布片在中国健康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项玉霞, 彭金富, 黄洁, 刘畅, 阳国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5, 20 (8): 928-932.  
    摘要296)      PDF (2057KB)(868)    收藏
    目的: 评价试验制剂依折麦布片与参比制剂依折麦布片在中国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开放、两周期交叉设计,共入组健康男性受试者24人,单剂量口服试验和参比制剂依折麦布片10 mg。采用HPLC-MS/MS同时测定给药后血浆中依折麦布及活性代谢产物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浓度。使用DAS Ver2.1统计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中依折麦布Cmax分别为(4.5±2.3)、(4.0±2.1)ng/mL,tmax分别为(5.7±3.9)、(6.2±7.0)h,t1/2为(16.0±10.0)、(14.9±5.4) h,AUC0-t分别为(64.2±30.1)、(61.6±30.5) ng•h•mL-1,AUC0-∞分别为(71.2±35.8)、(67.3±31.8) ng•h•mL-1。试验制剂对参比制剂依折麦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3.4±39.3)%。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中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Cmax为(92.2±49.5)、(91.8±44.6)ng•h•mL-1tmax为(2.0±1.4)、(1.9±0.9)h;t1/2为(20.2±19.7)、(14.2±5.6)h ;AUC0-t为(689.7±359.7)、(730.9±360.7) ng•h•mL-1;AUC0-∞为(794.1±475.7)、(700.6±353.1)ng•h•mL-1。试验制剂对参比制剂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2.6±26.5)%。结论: 依折麦布片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9. CYP450酶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李晓宇, 刘皋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8, 13 (8): 942-946.  
    摘要186)      PDF (177KB)(855)    收藏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药物和其他内、外源物的主要代谢酶, 本文综述了人体内参与药物代谢的几种主要代谢酶CYP3A4、CYP2D6、CYP2C9、CYP2C19、CYP2E1、CYP1A2和CYP2A6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中药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及药物代谢酶在临床药物治疗和新药研究过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5)
    40.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OATP1B3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孙晓琳,赵娣,李军袖,郭朝瑞,陈西敬,张广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5, 20 (11): 1296-1301.  
    摘要204)      PDF (2698KB)(854)    收藏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s,OATPs) 是一类摄取型转运体。它的特点是在机体内分布广泛,底物众多,其中OATP1B1和OATP1B3主要分布于肝细胞基底侧,在许多药物肝摄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临床上常出现由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此外,OATP1B1和OATP1B3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可导致其转运功能发生变化从而造成药物作用的个体差异。本文综述了OATP1B1和OATP1B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